[收藏网址]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
地方法规
科技动态
园区政策
首页 > 政策法规 > 科技动态 > 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 正文

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
发布时间:2014-03-01 17:39:01    编辑:    阅读: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简要概况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所确定的有关任务,制定本纲要。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思想原则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要充分利用日益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抓住机遇,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二)发展原则。
  扩大发展的局面。切实提高大学科技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一是坚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依托高校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坚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地方特色和行业技术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营造各具特色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文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高校、研发及创业人员和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性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开放,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从全世界的范围集聚相关资源,增强发展潜力;四是健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积极发展的同时探索符合我国社会经济规律的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质量和效益,使之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源动力。
  (二)具体目标
  1.新建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使总数达100家,并力争使其中若干家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园区。继续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及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科技园。
  2.积极转化科技成果,使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大幅度提高。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5000家左右,其中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有可能实现重点突破和技术跨越的产业领域,培育200家左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申请专利达到10000件以上。
  3.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型企业家、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和服务队伍,把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创业实践作为高等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留学归国人员高度聚集的地方和大批大学生毕业前后实践、创业的基地。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努力做好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与高等学校的互动发展,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较完备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为实现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一)做好规划,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空间布局规划和重点培育及发展的技术领域的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要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辐射科研成果、输送科技企业家、转移科技企业;要与当地的高新区建设接轨,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发展,并充分利用高新区已有的资源环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与高等学校的关系,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有利于“官、产、学、研、金、介、贸”结合的管理体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完善产权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规范企业入孵、孵成退出机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公司,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管理机制,探索国家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三)拓展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加强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建立和引入种子基金、创业基金、风险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吸引社会企业向园内技术创新项目和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推动国外风险投资公司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利用国内外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融通资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机制。
  (四)结合高校特色,实现互动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加强与所依托高校的良性互动,促进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建设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专业孵化器;加速对高校原始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通过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和创业服务,为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支持;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为高校与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接轨创造条件;与高校共同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包括高校师生和留学人员在内的各类创业者到园区创业,并通过创业实践和企业孵化,培育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开发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科技,兼具市场意识和管理才能的科技企业家。
  (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改善园区环境和条件,建立高效便捷的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建设职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在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市场营销、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对外合作、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入园创业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措施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将积极协调相关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以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中心,推动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加大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加强政策研究,改善宏观指导。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战略研究和理论探索,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指导。积极推动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和高校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制定系统的鼓励优惠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按程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探索符合规律的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实行定期评估、动态管理,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绩效作为对依托高校和地方科技教育管理部门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为拓宽投融资渠道创造条件。
  科技部、教育部和地方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所依托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专项。同时研究制定优惠税收政策,使国家大学科技园用于孵化的房产可享受房产税、营业税优惠。支持园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地方和依托高校要从领导班子组建、资金投入、用地及园区基本建设、财税、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积极促进金融、投资机构与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合作;推动国家有关部门适时启动二板市场,创造条件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园内高新技术企业优先上市。
  (三)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战略联合体。
  国家大学科技园专项,要用于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等基础条件的建设,根据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年度评估考核情况择优支持。高校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包括孵化场地、通讯网络等在内的、设备齐全的良好硬件环境。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发展,鼓励各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构建战略联合体。
  (四)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高校要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切实加大对其建设与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人才、技术、装备、基地、信息等资源;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高校内部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营造鼓励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软环境。
  (五)构建创业基地和实践基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应重视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家有关人才计划,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园内有针对性地布局和构建本科、研究生实习、实践、研发、创业基地,全面提升培养和汇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创业,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创新创业动力。加大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入园创业的工作力度,汇集一批留学回国拔尖创业人才。
  (六)促进开放合作,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走“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道路。拓展合作渠道和方式,推动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密切合作。积极引进国外风险投资资金。组织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六、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名单
1   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2   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4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5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6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7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8   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9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10   京师药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11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13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14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市
15   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长春市
16   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长沙市
17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   长沙市
18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   常熟市
19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常州市
20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成都市
21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成都市
22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成都市
23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大连市
24   东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大庆市
25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营市
26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广州市
27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广州市
28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市
29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市
30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市
31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杭州市
32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杭州市
33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杭州市
34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合肥市
35   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济南市
36   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兰州市
37   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兰州市
38   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兰州市
39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绵阳市
40   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昌市
41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市
42   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市
43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市
44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市
45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徐州市
46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宁波市
47   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秦皇岛市
48   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   青岛市
49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0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1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2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3   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4   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5   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7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8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59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市
60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市
61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沈阳市
62   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沈阳市
63   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苏州市
64   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苏州市
65   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太原市
66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天津市
67   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天津市
68   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天津市
69   新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乌鲁木齐市
70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无锡市
71   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武汉市
72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武汉市
73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武汉市
7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安市
75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安市
76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安市
77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厦门市
7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杨凌(西安)
79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郑州市
80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市
81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市
82   辽宁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鞍山市
8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阜新市(葫芦岛)
84   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昆明市
85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昆明市
86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   镇江市
注:2011年,经科技部、教育部复审,其中一家大学科技园不符合要求,已开出;两家大学科技园至今还在挂黄牌,要求整改。

七、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与定位
  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是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和增值服务的机构。要大力提高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等孵化条件和技术转移能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开拓、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能力,重点改善园区金融投资的环境与能力,拓展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服务渠道。
  第七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将高校资源优势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通过与地方共建技术平台和中试基地,面向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支撑。
第三章认定与管理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大学科技园,由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并提交《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报告提纲见附件);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评估,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予以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的内容和数据应可核查。
  第九条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具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明确。
  2、必须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管理机构,实际运营时间在2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3、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5%以上。
  4、具有边界清晰、布局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固定区域不超过3个、面积达15000平米以上的可自主支配场地;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面积应占科技园可自主支配面积的60%及以上。
  5、园内的在孵企业达50家以上。
  6、为社会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7、大学科技园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技术转移和人才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关联。
  8、园区内有风险投资、金融机构进驻,园区筹措设立的种子资金不低于500万元,并至少有3个以上投资案例。
  9、园区建有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习提供场地、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10、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应有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具体政策,依托高校的资源向大学科技园开放。
  11、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在园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
  第十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注册地及主要研发、办公场所必须在大学科技园工作场地内。
  2、申请进入大学科技园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
  3、迁入的企业,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万元。
  4、企业在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时间不超过42个月(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从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不超过60个月)。
  5、企业成立时注册资金中扣除“知识产权”出资后,现金部分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属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从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现金部分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6、单一在孵企业使用的孵化场地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从事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单一在孵企业,不大于3000平方米。
  7、企业研发的项目(产品),知识产权界定清晰。
  8、企业团队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留学生、大学生企业的团队主要管理者或技术带头人,由其本人担任。
  第十一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实施统计年报制度。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的3月31日前将上年度的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报送指定的机构,并同时抄报所在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后仍达不到考核条件的,不再列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不再列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待具备条件时,可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认定。
第四章政策与措施
  第十三条科技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继续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税收扶持等政策。
  第十四条科技部、教育部负责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行和发展,组织制定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纳入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计划。根据建设发展绩效,对成绩突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科技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贯彻执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及其在孵、在园企业。
  第十六条高校要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鼓励师生到园区创业,并在园区内构建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鼓励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使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十七条推动建立大学科技园信息平台,鼓励组建大学科技园协会组织或区域性战略联盟,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大学科技园事业规范健康发展。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生效,2006年11月24日发布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提纲
  1、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包括整体规划内容、与区域经济或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的协调性、与依托大学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2、创新创业环境: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环境、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支撑服务平台等。
  3、科技园发展绩效情况:包括园区内各类企业情况、研发机构和培训机构及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情况、成果转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依托大学的贡献、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水平情况等,并提供若干个典型的孵化企业的案例。
  4、科技园管理水平:包括科技园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依托高校的支持情况:包括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资源开放程度、对科技园的投入情况。
  6、地方政府的支持情况:包括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对科技园的投入情况。
  7、建设特色和创新点:如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行业特色、区域特色等因地制宜、积极发展。

上一篇:【政策导读】科技部教育部召开第3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